白毛猴為歷史名茶,屬綠茶類。創制于民國初。白毛猴,或稱白綠,屬半發酵茶,原產于福建政和縣,當地又稱“白猴”,因形似毛猴而得名。外形條索粗壯卷曲,白毫顯現,猶如毛猴靜伏而得名。內質毫香鮮爽純正,滋味醇和微甘,湯水清綠泛黃,葉底嫩綠、完整、勻凈、無雜....更多>>
白毛猴為歷史名茶原產于福建政和縣,當地又稱“白猴”,因形似毛猴而得名。白毛猴的一個優良品種,產地在金谷鎮金山村石竹巖。最早開發這一茶樹品種的是清末金山村長福厝的謝駕、謝冰兩兄弟。又云原產福建省安溪縣大坪鄉萍州村,已有100多年栽培史....
品質特征:白毛猴為歷史名茶,外形條索肥壯卷曲,白毫顯露,猶如毛猴靜伏而得名。內質毫香鮮爽純正,滋味醇和微甘,湯水清綠泛黃,葉底嫩綠、完整、勻凈....
"明代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云:"茶苦而寒,陰中之陽,沉也降也,最能降火。"烏龍茶是我國特種名茶,經現代國內外科學研究證實,烏龍茶除了與一般茶葉具有提神益思,消除疲勞、生津利尿、解熱防署、殺菌消炎、解毒防病、消食去膩、減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,還突出表現在防癌癥、降血脂、抗衰老等特殊功效....
白毛猴制法介于綠、白茶之間,當地亦俗稱“白綠”。采制工藝中成茶外形重“保毫”與“做形”,內質著重萎凋適度,使戌品茶香清味醇。 采摘一芽二、三葉,萎凋16-18小時,失重約25-30%時,殺青。殺青鍋溫140-150℃。炒至色轉青,梗帶青黃,起鍋攤涼,輕揉,注重保芽保毫,結合做形。揉至條索卷曲,烘焙...
1,備具 玻璃杯一個,白毛猴3g左右。
2,溫杯,投茶 將沸水倒入茶杯中溫杯后,棄水不用,將茶葉拔入玻璃杯中。
3,沖泡 用85。C的開水沖泡,沖泡時間一般為1分鐘左右。
4,賞茶 沖泡后茶杯中滿鋪白毫的白毛猴在杯中飛舞,茶湯逐浙清綠泛黃,葉底逐漸張開,十分可愛。
5,出湯 沖泡結束后,可以直接在玻璃杯中品飲。
6,品茶 沖泡后,茶香鮮爽純正,滋味醇和,細咂有回甘。
步驟詳情...
安溪白毛猴的一個優良品種,產地在金谷鎮金山村石竹巖。最早開發這一茶樹品種的是清末金山村長福厝的謝駕、謝冰兩兄弟。又云原產福建省安溪縣大坪鄉萍州村,已有100多年栽培史。政和縣產茶歷史悠久,自北宋開始,就以生產銀針著稱。1910年,當地茶商范昌義創制了白毛猴,遠銷廣東及香港、澳門,深受消費者喜愛。白毛猴的制法介于紅茶綠茶之間,外形重"保毫"和"做形"。白毛猴茶主要分布在福建烏龍茶茶區,栽培面積較大。臺灣省有引種.....更多>>